欢迎来到bevictor伟德官网官方网站!
教育部统招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

校训:海纳百川   经世致用

使命:成就一学生 幸福一家庭

弘扬“六尺巷智慧”,构建和谐育人环境

发布日期:2025-03-03 浏览次数:444

在安徽桐城的六尺巷流传着一段佳话:因一堵墙的争执,张氏与吴氏两家选择礼让,最终促成了一首广为传颂的“让墙诗”:“千里修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?” 这不仅见证了两家的和解,也成为中华礼让精神的象征。

2024年10月17日,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六尺巷时特别指出,这里承载着中国历史智慧,值得当代传承和弘扬,尤其在解决民生问题、化解社会矛盾时,“相互礼让、以和为贵”的精神能为社会注入和谐力量。



这一传统智慧对大学辅导员的工作具有深刻启示。在大学校园内,学生思想活跃,个性鲜明,冲突难免。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,肩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。如何有效化解矛盾、营造和谐氛围,成为辅导员工作的关键。借鉴“六尺巷智慧”,可以总结出“听、辨、劝、借、让、和”六步法,为矛盾化解提供清晰路径。

01耐心倾听全面了解矛盾全貌化解矛盾的第一步是耐心倾听,全面了解情况。辅导员在面对学生冲突时,应避免主观判断,认真倾听双方的陈述,了解问题的背景、根源及发展过程。例如,在宿舍熄灯时间的争执中,辅导员应分别了解双方的诉求,关注宿舍规章是否合理或存在疏漏。通过全面收集信息,不仅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,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被倾听和理解,为矛盾化解创造条件。

02明辨是非:理性分析问题实质倾听后,辅导员需要理性分析,厘清矛盾本质,并明确是非责任。“明辨是非”的关键是抓住矛盾的核心。例如,在课堂冲突中,辅导员需从多方面入手,了解学生的实际诉求,如课程内容、沟通方式等问题,并关注老师的角度,理解其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逻辑。在此过程中,辅导员通过事实调查和反馈,梳理问题的内在逻辑,从而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。

03合理劝说:化解矛盾危机辅导员在矛盾调解中扮演“润滑剂”的角色,采用真诚的态度促成和解。劝说的关键在于换位思考与情感共鸣。例如,在学术合作中,因论文贡献分歧产生对立情绪,辅导员通过单独沟通,明确问题焦点并帮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长远价值。同时,辅导员通过团队活动让学生重新体验共同努力的意义。最终,双方达成一致,重新明确了合作目标并重建了互信。

04借助外力:形成调解合力有些矛盾涉及多方利益,单凭辅导员力量难以解决,此时需要借助外力,形成多方协作的调解合力。学校心理咨询室、家长和学生组织等,都是重要的调解资源。例如,当学生因学业压力产生心理问题时,心理咨询中心可通过专业干预帮助学生缓解焦虑;家长则可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。在班级矛盾中,班干部或学生组织可以更快地发现问题,并通过组织活动化解学生间的隔阂。通过多方联动,不仅拓宽了解决问题的路径,还能为学生提供持续有效的支持。

05适度让步:达成共识六尺巷故事的精髓在于“礼让”。辅导员需引导学生认识到适度让步是一种成熟表现。当双方僵持不下时,辅导员可以示范妥协的意义,帮助学生明白宽容能化解矛盾,促进未来的人际交往。例如,在宿舍矛盾中,辅导员通过劝说学生调整生活习惯,满足他人需求,有效缓解紧张关系,并帮助学生树立大局观。

06握手言和:营造和谐氛围化解矛盾的最终目标是“握手言和”,修复关系并提升情感连接。这一步至关重要,因为它决定矛盾是否会再度激化。辅导员可通过多种方式让冲突双方达成和解。例如,在一次因社团活动分工不均产生的矛盾中,辅导员组织角色互换的团队活动,帮助学生体会彼此困难与贡献。活动结束后,辅导员引导双方用真诚的态度表达感谢或歉意,化解积怨,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情感连接,为营造和谐校园环境提供积极范例。

弘扬传统智慧

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

“六尺巷智慧”不仅是一种化解矛盾的方法,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延续。它提醒我们,礼让是一种智慧,和谐是一种力量。辅导员要将这一智慧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中,寓教于理、寓教于情、寓教于行,通过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。

同时,辅导员需与时俱进,创新教育方式,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时代需求,探索“六尺巷智慧”与信息化教育的结合点。例如,利用新媒体平台讲述礼让故事,开展线上主题讨论,引导学生在互动中领悟和谐相处的深意,将传统文化的价值内化为思想自觉。

在新时代背景下,传承与弘扬“六尺巷智慧”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,更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回应。辅导员应秉持“以和为贵”的理念,用智慧与真诚解决问题、化解矛盾,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。



注:转载:作者简介: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     乔俊东